弱视治疗,作为家长你需要扫除这6个“盲区”
时间:2019-07-15 17:26
弱视的治疗过程相对比较漫长,有的孩子需要1年,也有的孩子需要2年、3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是非常辛苦,不但要带着孩子定期医院复诊,还要陪孩子进行弱视训练,督促孩子是否严格按照要求遮盖。 通常经过家庭和医院的共同努力,大部分的弱视都能治愈,但是在弱视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需要跟家长作进一步的解释。 一副合适的眼镜是弱视治疗的基础。 在弱视的发病原因中,70%的原因是屈光不正。由于孩子存在病理性远视、散光或近视,外界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物像。所以,要让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机会得到功能锻炼,首先要矫正那些病理性的远视、近视和散光,让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准确聚焦。因此,一副合适的眼镜必不可少。 2.弱视治疗中为什么要遮盖一只眼睛? 我经常跟家长说,大脑非常“势利”,当我们双眼视物的时候,大脑会选择那只聚焦准确的眼睛,因为只有准确聚焦的眼睛传递信息到大脑皮层后成像才会清晰。 3.弱视治疗后,孩子弱视眼裸眼视力1.0,为什么医生说还需要继续戴眼镜? 当孩子弱视眼裸眼视力达到1.0的时候,很多家长就放松了警惕,认为万事大吉,不再按时门诊复诊,也不按医嘱戴镜。认为戴镜和不戴镜视力差不多,就急着摘掉眼镜。这往往是一种功亏于溃的行为。 很多孩子因为过早摘镜,弱视眼视力迅速滑坡,一年的辛苦努力白费。国外报道约有1/4的弱视患者在停止治疗后1年内弱视复发。事实上,弱视治愈后,一定要继续戴镜,特别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和高度复性远视散光引起的弱视,治愈后一定要坚持戴镜。过早地摘掉眼镜,容易导致弱视复发。通常弱视治愈后,还要有半年时间的戴镜巩固阶段,随后再给孩子间断戴镜半年,最后摘镜观察半年,无视力回退才能摘镜。因此,何时摘镜,何时取消遮盖都需要遵医嘱进行。 4.什么是双眼视觉,为什么说弱视的孩子双眼视功能不好? 我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当双眼看到的物像大小、形状、颜色亮度都相同或相似时,即双眼平衡,大脑就可以将两者融合成一个立体的物像,人们才能体会到三维空间的景象。 可是弱视的孩子往往一个眼睛视力好,另一个眼睛视力差,双眼看到的物像在大脑里的成像一个清晰,一个模糊,大脑无法将两者融合起来,无法将两者看成一个物像,于是大脑仅仅保留清晰的物像。这时候,单眼看到的物像就只能是一个平面了。这就是为什么视光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孩子,跟他们解释后,往往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感慨说,“这回我知道为什么同学们说立体电影很精彩,可是我却感受不到,原来我看到的和她们看到的画面不一样啊”。 5.12岁以上的孩子弱视治疗还有效果吗? 以往经验通常认为,6岁以下是弱视治疗的关键时期,而12岁以下是弱视治疗的敏感期。所以我们提倡弱视要早发现,早治疗。 早期筛查是发现弱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在的研究发现,视觉包括辨别字母或开口方向、对比敏感度、轮廓视觉、形觉、双眼视觉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关键期和可塑期。有了这一理论支持,临床治疗打破了以往认为视觉发育只有单一关键期、敏感期或可塑期的观点。确实,目前临床上对于大龄儿童规范弱视治疗后视力提高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所以说,发现弱视,无论什么时候治疗都还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