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的常见并发症
时间:2019-06-18 10:12
上皮微囊在戴镜后一周即可观察到,但发展速度一般很慢,有些人在戴接触镜数月后,微囊的数量增多和出现速度增快。 微囊可在低倍镜下被观察到,多位于角膜中央和偏中央区。在直接焦点照明下呈现为细小、散在、灰色、不透明的点;而在后部反光照明下,则呈现为透明折射小体。
处理方法:只有达到3、4级时,才需要临床处理。 临床措施:提高接触镜的Dk/L值; 减少过夜配戴的频率; 由长戴改为日戴,避免过夜配戴; 由软性接触镜改为硬性接触镜。
镜片破损,缺氧,过敏,异物刺激等原因都会造成结膜充血。局限性的出血常与镜片破损或沉淀物划伤有关,睑裂区充血通常与干燥及外界刺激有关,弥散性充血可能与过敏或毒性反应有关。处理方法:定期更换镜片,可以使用沉积较少蛋白的镜片;增加镜片清洗频率,使用正确的方法清洗镜片;注意手部和眼部卫生;产生症状后立刻停戴隐形眼镜,严重时可以考虑使用眼部解充血药物。
透明角膜组织没有血管,角膜缘拱环状的微血管网由来自于眼动脉的睫状前动脉的巩膜上支组成。角膜新生血管是指毛细血管形成并襻入本无血管的角膜透明区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病人常出现角膜周边部的新生血管,长期戴接触镜还可引起深基质层新生血管。可能由于缺氧引起血管生长因子等释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预防手段:选择氧传导性良好,机械损伤轻,与眼表曲率匹配和活动度良好的镜片,应避免使用有毒性和过敏性反应的镜片护理系统。定期随访检查。 治疗措施:停戴接触镜直至恢复;更换镜片类型;寻求角膜病专科医师帮助。 内皮细胞多形变是指内皮细胞丧失等边六角形态,呈不规则变化。一般是由于缺氧和酸中毒导致内皮细胞死亡,由于内皮细胞不能再生,由临近细胞变形补充缺损位置。内皮多形变患者多数没有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角膜水肿。治疗措施为采用含有高透氧镜片或硬性接触镜、减少镜片厚度、适当放松镜片配适,减少配戴时间,尽量少配戴长戴型接触镜过夜,严重的需要停戴隐形眼镜,改用其他矫正手法。 巨乳头结膜炎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接触镜,但主要见于戴软性接触镜患者。发病机理可能为机体对镜片及附着物的过敏反应。 表现为上睑结膜面出现直径1mm以上的巨大乳头状增生,类似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睑结膜遍布粘稠分泌物,结膜充血,镜片成不同程度浑浊,有痒感。处理方法:定期更换镜片,使用严格的除蛋白护理方法,戴镜前彻底的洗手均可起到预防的效果,一旦发生症状应立即停止戴镜,甚至需脱敏制剂治疗。
与接触镜关联的细菌性角膜炎的病原以革兰染色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最常见的诱因是,患者违规连续配戴,镜片保存液被污染也是引起感染的另一大诱因。患者可能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坏死性分泌物较多。接触镜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特别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如接触镜的配戴史、是否超期持续配戴等,需要关注护理液的情况,必要时应该观察其使用的护理液情况。 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局部滴用抗菌药物,及时就诊,按时复查。
浸润性角膜炎指角膜的炎症状态,炎症区主要有炎症细胞血管逸出血清和蛋白质组成。是由于戴镜引起各种致炎因子,导致角膜血管扩张,内皮细胞收缩,血管中血清蛋白质等内容物溢出。表现为结膜混合充血水肿,角膜上有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荧光素染色阴性。 处理方法:处理停戴,给予抗生素治疗,结膜充血消失后二到四周浸润灶吸收痊愈。
综合来看,产生并发症的原因集中在这几点,我们在临床验配角膜接触镜时,要提前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做好宣教,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