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门新闻一览
每次开学前都是视力检查的高峰,医院的视光门诊长队排起,也给了五花八门黑科技“商机”!
家长不想面对孩子近视事实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真的近视了,是靠逃避心理去尝试各种“降度数黑科技” 还是“接纳面对,积极遵循医嘱配合防控”呢?
中国家长又遇到了世纪难题:是选“学术达人” 还是选 “江湖恩人”?
那本篇,就从“降度镜是啥”, “它是如何趁虚而入的” 以及 “家长要如何明辨市面产品”三个方面来给您简介一下,争取“一劳永逸”!
1.降度镜是啥
一款这样的产品!!!
外观:看着合理
原理:用起来不伤天害理,而且“包治百病”
实际上:有耽误孩子科学防控近视的风险
同胞兄弟有:近视降度镜、近视转折镜,近视回退镜 等...
那么,一定有家长疑惑:明明隔壁XX用了度数真就降了。
关于科学道理部分,所谓的“降度数”原理用的都是:"模糊适应" 或者 "放松眼睛"。就像是你刚做完“眼保健操”,对比之前突然感觉明亮了或清楚了,但是视力还是会随着发育增长,眼睛还是无法长时间处在“看得清”的状态。
而最有效的放松眼睛的方式是:看近处半个小时后,看远处绿色5分钟。你以为280元起码能买个放松也行,殊不知我们自己免费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觉得“度数能升肯定也能降”
所以就弄了个“按摩仪”/“训练镜”来滥竽充数!它刚好符合购买者的全部预期 幻想!
而如果你问医生/验光师的话,一旦确诊了是真性近视,他们当然会告诉你各种科学道理,然后建议配镜。“不能治愈”不是家长“要”的答案,但真相往往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实现的。
实际上,近视目前无法彻底根治,即便是通过一些所谓的手段起到了清晰视力的作用,但是这个效果也是暂时的,很快会反弹和无效。
2.“宣传语”偷天换日
很多所谓的近视降度产品,为了突出自己的功能强大,歪曲了同领域科学产品的功效。
例如:带角膜塑形镜可能导致角膜炎,做激光手术会瞎,戴眼镜度数会一直涨。
↑利用消费者的恐慌,来损人利己。
具(逐)体(个)来(击)看(破):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很多学术报告做过16种近视矫正工具比较的类似报告:
“降度镜”这种非科学验证的产品,根本无法列在榜里。列表中用作比较的常见矫正用品有“高中低浓度阿托品”,“OK镜”,“双光框架镜”等,这些在黄锦海医生的团队研究中也有提及。
图片来源:吕太亮医生在【好大夫在线】的回答文章列表
矫正的目的是“控制增长”和“借助工具达到视物清晰”,而宣传语偷换概念,把”矫正”变成了“治愈近视”。按照这种定义,别说框架眼镜了,降度镜也做不到“治愈”。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避开数据谈效果就是耍流氓!“接触” = “侵入” 是典型的碰瓷,难道“扶老奶奶”不是这个原理吗?扶一下反倒变成侵入了。
7-12岁亚洲儿童平均每年度数加深100度,
配戴OK镜的儿童则平均每年加深58度。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至于《近视手术会不会瞎》这种老生常谈,大家需要有一个共识:是手术都有风险!另外“只有一次手术矫正机会”的表述不实。
吐槽了那么多,还是教大家点干货吧
3.家长应该如何明辨各种产品
市面上那么多的矫正产品,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擦亮眼睛选择呢?
请记住一个口诀:上梁要正,下梁不歪;科研报告,一查就来;道理简单,远离AI。
1.选择正规途径的正规产品
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他当地正规验配机构,都是有学术和道德口碑的,也是受法律监管的。
在产品的选择上,会经过长期的临床和认证考量。出现了问题也找得到反馈的地方,不至于一夜之间“医院就消失”。
2.查看研究报告
一款正规有效的近视防控类产品,绝对都是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后才会上市的,所以至少会有一两份拿得出手的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
如果一个产品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却什么学术报告都没有的话,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3.介绍简单,原理不天花乱坠的,反而是靠谱的。
(图片来源:丁香园截图)
很多所谓可以降低度数的产品,给自己起的名字都是“智能”“AI”“纳米“3D”等等仿佛充满了高科技的词汇。
而真正针对近视人群的产品,只会表明镜片参数,相应防护功能,使用规范等。
对于近视,最多宣传功效也就是防止近视过快增长,“治愈和降度数”是不会出现在正规产品的宣传用语里的。
综上所述:孩子近视了,请谨慎选择;选择听忽悠,亲人两行泪;再买降度镜,就准备启动“流浪正规医生计划”了。
降度镜,升高的是你的预期,降低的是你的理性。至于防控近视,它啥忙也没帮上
请打开微信,扫码登录
近期热门新闻一览
每次开学前都是视力检查的高峰,医院的视光门诊长队排起,也给了五花八门黑科技“商机”!
家长不想面对孩子近视事实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真的近视了,是靠逃避心理去尝试各种“降度数黑科技” 还是“接纳面对,积极遵循医嘱配合防控”呢?
中国家长又遇到了世纪难题:是选“学术达人” 还是选 “江湖恩人”?
那本篇,就从“降度镜是啥”, “它是如何趁虚而入的” 以及 “家长要如何明辨市面产品”三个方面来给您简介一下,争取“一劳永逸”!
1.降度镜是啥
一款这样的产品!!!
外观:看着合理
原理:用起来不伤天害理,而且“包治百病”
实际上:有耽误孩子科学防控近视的风险
同胞兄弟有:近视降度镜、近视转折镜,近视回退镜 等...
那么,一定有家长疑惑:明明隔壁XX用了度数真就降了。
关于科学道理部分,所谓的“降度数”原理用的都是:"模糊适应" 或者 "放松眼睛"。就像是你刚做完“眼保健操”,对比之前突然感觉明亮了或清楚了,但是视力还是会随着发育增长,眼睛还是无法长时间处在“看得清”的状态。
而最有效的放松眼睛的方式是:看近处半个小时后,看远处绿色5分钟。你以为280元起码能买个放松也行,殊不知我们自己免费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觉得“度数能升肯定也能降”
所以就弄了个“按摩仪”/“训练镜”来滥竽充数!它刚好符合购买者的全部预期 幻想!
而如果你问医生/验光师的话,一旦确诊了是真性近视,他们当然会告诉你各种科学道理,然后建议配镜。“不能治愈”不是家长“要”的答案,但真相往往不是我们想“要”就能实现的。
实际上,近视目前无法彻底根治,即便是通过一些所谓的手段起到了清晰视力的作用,但是这个效果也是暂时的,很快会反弹和无效。
2.“宣传语”偷天换日
很多所谓的近视降度产品,为了突出自己的功能强大,歪曲了同领域科学产品的功效。
例如:带角膜塑形镜可能导致角膜炎,做激光手术会瞎,戴眼镜度数会一直涨。
↑利用消费者的恐慌,来损人利己。
具(逐)体(个)来(击)看(破):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很多学术报告做过16种近视矫正工具比较的类似报告:
“降度镜”这种非科学验证的产品,根本无法列在榜里。列表中用作比较的常见矫正用品有“高中低浓度阿托品”,“OK镜”,“双光框架镜”等,这些在黄锦海医生的团队研究中也有提及。
图片来源:吕太亮医生在【好大夫在线】的回答文章列表
矫正的目的是“控制增长”和“借助工具达到视物清晰”,而宣传语偷换概念,把”矫正”变成了“治愈近视”。按照这种定义,别说框架眼镜了,降度镜也做不到“治愈”。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避开数据谈效果就是耍流氓!“接触” = “侵入” 是典型的碰瓷,难道“扶老奶奶”不是这个原理吗?扶一下反倒变成侵入了。
7-12岁亚洲儿童平均每年度数加深100度,
配戴OK镜的儿童则平均每年加深58度。
(上图为不科学的产品宣传)
至于《近视手术会不会瞎》这种老生常谈,大家需要有一个共识:是手术都有风险!另外“只有一次手术矫正机会”的表述不实。
吐槽了那么多,还是教大家点干货吧
3.家长应该如何明辨各种产品
市面上那么多的矫正产品,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擦亮眼睛选择呢?
请记住一个口诀:上梁要正,下梁不歪;科研报告,一查就来;道理简单,远离AI。
1.选择正规途径的正规产品
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他当地正规验配机构,都是有学术和道德口碑的,也是受法律监管的。
在产品的选择上,会经过长期的临床和认证考量。出现了问题也找得到反馈的地方,不至于一夜之间“医院就消失”。
2.查看研究报告
一款正规有效的近视防控类产品,绝对都是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后才会上市的,所以至少会有一两份拿得出手的科研机构的研究报告。
如果一个产品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却什么学术报告都没有的话,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3.介绍简单,原理不天花乱坠的,反而是靠谱的。
(图片来源:丁香园截图)
很多所谓可以降低度数的产品,给自己起的名字都是“智能”“AI”“纳米“3D”等等仿佛充满了高科技的词汇。
而真正针对近视人群的产品,只会表明镜片参数,相应防护功能,使用规范等。
对于近视,最多宣传功效也就是防止近视过快增长,“治愈和降度数”是不会出现在正规产品的宣传用语里的。
综上所述:孩子近视了,请谨慎选择;选择听忽悠,亲人两行泪;再买降度镜,就准备启动“流浪正规医生计划”了。
降度镜,升高的是你的预期,降低的是你的理性。至于防控近视,它啥忙也没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