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能够自动改变屈光力的大小,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当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就出现了。一直以来,近视的形成原因都不难追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环境的因素占比最大:从事文字或需要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
在我国,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近视患病率明显上升,这是由于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孩子每天都长时间盯着近距离物体时,眼部肌肉也随之处于收缩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引起眼部肌肉痉挛。痉挛的眼部肌肉无法高效调整眼球晶状体,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之所以说是“假性近视”,因为这时经休息或治疗后,视力有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但如果不能及时调节,久而久之,晶状体在失去眼部肌肉的有效调节后,会出现增生、变厚,最终导致“真性近视”。
在电脑、手机尚不普及的年代,作业、功课并不算多的低年级小学生近视率其实并不高,但这些年随着这些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近视的早龄化趋势也日渐明显,在很多小学,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一、二年级的学生早早就戴上了眼镜。
其实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子屏幕,正常情况下对眼睛的伤害是可以忽略的,但如果我们长时间“看”,让眼部肌肉始终处于收缩状态,根本得不到休息、调节的机会,那么一段时间下来,近视便随之而来。也就是说,若长时间处于安静的注视状态下,近视患病率会急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