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视”啦】你的孩子是假性近视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假性近视”这个词,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时,非常渴望听到视光师说孩子是“假性近视”。或者有些时候孩子视力已经明显下降了,家长还在自欺欺人的认为孩子是“假性近视”,慢慢的、长长就好了。其实不然,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什么是近视和“假性近视”吧。

近视是眼部屈光不正中最常见的一种,无有效的方法使之逆转。一旦出现近视性黄斑病变、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病理性近视所致的严重眼部并发症时,潜在性致盲的风险增大。

近视的发生与眼轴长度的变化和角膜屈光力的改变有关,而真正导致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眼轴长度的变化。

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造成眼球眼轴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

“假性近视”的说法是否恰当?

当我们长时间观看近处物体时,需要通过增加晶状体的调节使成像清晰,导致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睫状肌痉挛,持久异常调节从而产生一种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被称之为“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并不是屈光学上讲的近视,目前对它的命名是存在争议的,叫做“调节性近视”可能更为妥当。对于这种“调节性近视”,可以使用散瞳验光的方法来麻痹调节,判断是否存在“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产生的原因:

学龄儿童或青少年长期不适当读书、写字或照明不足等因素,造成调节持续紧张、睫状肌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经变凸的晶状体的屈折后,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

“假性近视”的特点:

1)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2)视力不稳定:

3)多见于青少年:

如何判断是不是假性近视?

只要是近视,其表现都是视力下降,普通人很难分辨的。除了带孩子去专业的眼视光机构,通过视力、眼位、眼科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散瞳验光、生物学参数检查来判断外,对家长们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平时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观察和重视。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观察,我们总结出假性近视初期的几种行为习惯,家长们可以对照看看:

1.经常揉眼睛、拉扯眼角、皱眉,眨眼频繁

2.看物体时经常斜视,喜欢歪着头、眯着眼

3.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经常看错人或事物

4.总是抱怨室内光线暗、黑板反光

应如何预防近视?

01

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保持正确的坐姿,眼睛距离桌面30cm,用眼30分钟后远眺一会或按摩眼周。看书时不要行走、坐车、趴着、躺着,光线不宜过暗,看电视、玩手机时间不宜过久。

02

早期视力筛查

早期视力筛查可以有效防止近视,保证及早发现,及早控制。

03

科学控制饮食

少吃甜食,适当吃一些各种蔬菜、动物的肝脏,但也没必要为了“明目”刻意多吃肝脏,否则会适得其反。

04

增加户外活动

多做一些户外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在进行这类运动时,眼睛随着球类的轨迹运动,能够放松眼睛,减少眼外肌肉的负担。

05

积极改善周围环境

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避免过度用眼。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内容经过专业审核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