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机制——视网膜周边离焦
时间:2017-11-03 10:29
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机制——视网膜周边离焦 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机制之视网膜周边离焦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高透氧接触镜,采用逆几何设计,通过过夜配戴对角膜进行可逆性的重塑,白天摘镜后仍能保持理想视力。现有许多研究都证实,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白天提高裸眼视力的同时,有效且显著的延缓眼轴增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①-③。 那么塑形镜是如何做到延缓眼轴增长的呢,在众多可能的原因之中,就有现今主流理论之一的“周边离焦”作用。那么周边离焦是什么?角膜塑形镜又是怎么让我们达到周边离焦的效果呢 说到周边离焦,不得不提几个概念:周边屈光、相对周边屈光④-⑤以及正视化。 周边视网膜屈光简称周边屈光,一般是指视网膜黄斑中心凹10°以外的视网膜屈光状态;也有文章提出周边视网膜屈光是指30°以外周边视野内的屈光状态。 相对周边屈光(relative peripheral refractive error, RPRE),是指周边各视野角度的等效球镜值与中心凹处的屈光差值。一般用RPRE来分析周边各视野角度相对中心凹的屈光状态;Mutti等则定义为颞侧30°屈光度和视轴屈光度之间的差异⑰。 正视化是指眼的各项屈光因子相互协调配合,使得眼总屈光状态成为“正视”的倾向或机能⑥。焦及其与近视之间关系 了解了以上名词我们再来说说周边离焦,周边离焦分为两种“周边远视性离焦”以及“周边近视性离焦”。 周边远视性离焦是指物体成像焦点在周边视网膜之后;周边近视性离焦则是指物体成像焦点在周边视网膜之前。Park⑦的实验发现,眼能够识别近视或者远视的离焦状态信号。而正视化过程正是在识别离焦状态后眼部产生的适应性调整:周边远视性离焦,焦点会落在视网膜之后,为达到正视化目的,视网膜会后移(眼轴拉长),使得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而周边近视性离焦,则相反⑧。 那么有人会问了,当周边远视离焦被眼轴拉长补偿后,中央部不就变成近视性离焦了吗?这不是矛盾了吗? 有多项研究表明⑨-⑪,在诱导近视的作用中,周边部的相对远视性离焦信号刺激比中心相对近视性离焦信号作用更强;且在中心视觉信号缺失的情况下,周边部视觉信号可作为独立因子来影响正视化作用。也就是说,周边远视离焦可能促进近视的发生发展,而周边近视离焦可能减缓近视的发展。眼 那正视人眼与近视眼患者的中央以及周边离焦的状况是如何的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⑫-⑬:正视眼以及远视眼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近视屈光状态,而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呈相对远视屈光状态。而之前已经提到周边视网膜的相对远视的屈光状态会刺激眼球代偿性的增长。 那角膜塑形镜又是如何通过周边离焦达到控制近视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角膜塑形镜通过中央光学区作用使中央部角膜变薄以及平坦,而反转区域由于负压的作用会使得周边角膜变厚以及陡峭。Charman⑯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矫正的是中心凹附近10°范围内的近视,等同于有一个凹透镜将焦点移后,使我们能够看清;而周边部区域则由于反转区的存在,等同于凸透镜,将焦点移前,使其远视性离焦明显减少或呈现相对近视化状态⑭-⑮,一定程度上阻止诱发眼轴进一步拉长的机制,从而延缓近视的发展。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上一篇:角膜塑形镜的这些特性,你知道吗?
- 下一篇:角膜塑形镜100问